【美食典故】滿月油飯與麻油雞
吃油飯和麻油雞的習俗不只是在小孩滿月,七夕拜油飯是也是臺灣傳統的民間風俗,七夕當天許多家長會準備油飯和麻油雞供奉七娘媽和床母娘娘。相傳七娘媽和床母娘娘是小孩的守護神,專門守護小孩,七夕那天也是這二位神祇的生日,家中有小孩的父母都會準備油飯和麻油雞,感謝神的庇佑,讓小孩平安長大。
有鑑於天氣日益冷了起來,這一期我們為大家介紹怎樣煮出好吃的油飯及麻油雞。
油飯材料:
糯米三杯、香菇、蝦米、老薑、紅蔥頭4到5顆(在美國可以用紫皮小洋蔥替代)絞肉或肉絲適量、醬油、米酒、麻油。
油飯做法:
1. 糯米洗淨,泡水1小時後瀝乾。
2. 香菇洗淨泡軟切絲(也可以用手掰成小小塊),蝦米洗淨泡米酒去腥,紅蔥頭洗淨切碎丁,鍋中加入少量油炒香至金黃色盛起。
3. 放入2大匙麻油,薑片在炒鍋煸到褐黃色後,再放入香菇拌炒,加入蝦米拌炒,炒到香味出來後,放入肉絲一起拌炒。
4. 加入炒香的紅蔥頭拌勻後,放入1/3杯的醬油炒香。
5. 配料炒香後加入泡好的三杯糯米及2杯半的水,試鹹味後將配料及糯米拌勻,水開後將所有的料盛起放入電鍋內鍋,加一杯水至電鍋外煮熟。
6. 煮好後將飯翻鬆,拌勻一次,再按電鍋燜一次。
油飯小秘訣:
1. 油飯的材料是愛吃多少放多少,沒有什麼比例的問題。
2. 每種糯米黏性不一樣,水放少時再加一次水拌勻,蒸煮一次。水放太多就不太好補救了,做幾次就知道怎麼煮成晶瑩Q亮的油飯。@*
坐月子吃麻油雞
中國人非常在乎坐月子這樣一件大事,坐月子是中國獨有的,主要是婦女在生產的過程中,耗損了太多的體力與元氣,坐月子是婦女在生產過後休息調養身心的習俗,時間約一個月,故稱坐月子。產後這段時期是身體產生最大轉變的時候,生產過後吃麻油雞酒補身是民間傳統習俗之一。老祖宗曾說,若是產後這段時間做好食補的話,對婦女的身體健康將有相當大的益處。
在臺灣做月子就會聯想到麻油雞,做麻油雞要慢火燉煮,這道料理通常是吃原味,不加鹽巴,天冷時補身子也很適合。
麻油雞材料:
土雞半隻、老薑適量、米酒一杯、水。
麻油雞做法:
1. 土雞洗淨。
2. 老薑連皮洗淨,輕拍後切成薑片。
3. 麻油用小火熱鍋,小火慢慢的煸香老薑,將老薑煸成赤黃色才不燥熱。
4. 放入雞肉炒至微黃均勻上色,倒入一杯米酒將酒味炒到蒸發。
5. 加水蓋過雞肉燉煮,約30分鐘即可起鍋。喜歡吃肉軟的可以燉1小時。
麻油雞小秘訣:
1. 薑能驅寒去濕、行氣活血。民間認為孕婦生產時吸入不少「風」,須借老薑驅祛。薑有溫暖子宮的效果,煸成金黃色吃起來不易燥。
2. 吃麻油雞要吃原味不加鹽,才香醇。
3. 麻油雞湯配上麵線與高麗菜就是一分很棒的晚餐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