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的小手罰1歲兒、母乳不足可混哺 、視情況變化教養法
母乳不足可混哺 視情況變化教養法
2010年10月31日蘋果日報
小兒感染科醫生黃瑽(音同聰)寧曾在網路發文消弭對小孩接種流感疫苗的疑慮,成為親子網站熱門話題。他1歲多的兒子恩恩年紀雖小,但若亂發脾氣或做出危險動作,可是要被爸媽用飲料攪拌棒打手心的。報導╱帥文錦 攝影╱施偉平
小兒科醫生黃瑽寧的兒子恩恩才1歲多,黃太太肚子就已懷5個月女生,夫妻倆笑說,媽媽這麼快就懷孕,是想讓哥哥帶著妹妹,年紀相近的兩個孩子彼此為伴,才不會孤單。
設法輕鬆餵母乳
身為醫師的黃瑽寧支持哺育母乳,但直到黃太太生下恩恩後,也面臨乳水不足問題,他才體會到,理論與實際 操作落差有多大。黃瑽寧表示,職業婦女想餵寶寶母乳的壓力愈大,愈易停止泌乳,黃太太最後先放鬆心情,再不斷增加與嬰孩肌膚親密接觸的面積與時間,及採取 可隨時休息的側躺姿勢餵孩子,哺育狀況才稍加好轉。
黃瑽寧身為專業醫事人員,常上國民健康局的母乳哺育網站(www.bhp.doh.gov.tw/breastfeeding
)研究,媽媽若泌乳順暢就親餵,不足時搭配一般配方奶即可。恩恩以母乳搭配方奶混哺,量的比例約3:1,當孩子7個月大,就可吃媽媽自製五穀雜糧粥,搭配蔬菜、肉類等副食品。
恩恩目前跟著大人每日吃3餐加1次點心,卻已想自主, 不願讓爸媽餵食。於是黃瑽寧買來大餐盤,把每餐的食物準備好放在盤上,讓恩恩在爸媽眼下玩起「抓盤裡東西吃」的遊戲。黃太太每天都會讓孩子在社區中庭趴趴 走,由於熟悉該處地磚無尖銳物,她還表示:「孩子摔倒無所謂,這樣才能學會協調身體動作。」恩恩被爸媽引導,也玩起收拾點心包裝紙的「丟垃圾」遊戲,但他 近來更丟自己的玩具,於是黃瑽寧只得先把家中垃圾桶藏起來,他說,幼兒簡直是「兩個禮拜一變」,所以教養方法,都得因時制宜。
未滿周歲認知家法
黃瑽寧堅持家中必有一件「家法」,別看恩恩才這麼小,若因其不懂事而做出危險行為,會被爸媽拿出飲料攪 拌棒當「愛的小手」,對孩子的手心輕打處罰。黃瑽寧說:「不打孩子,是不對的!」當孩子過分胡鬧,只要把家法拿出來晃晃,就達到威嚇效果。他說,為避免父 母一時氣憤藉打小孩發洩,可將家法放在固定角落,前往拿取時,大人情緒便會冷靜下來。
不讓恩恩接觸巧虎或海綿寶寶,所以自己當起孩子玩偶。他說:「可裝MOD(Multimedia On Demand,多媒體隨選視訊)等小孩睡覺後再看電視。現代爸媽,要善用科技嘛!」
恩恩也有溫文儒雅的一面,原來他在模仿爸爸與記者對談時的動作。
恩恩不喜歡讓大人餵,反而抓小餅乾給媽媽吃。
把攪拌棒當「愛的小手」,這件家法對孩子來說,已具備約束力。
黃家的客廳地板鋪上床墊,讓恩恩滿地玩,也不怕他摔倒。
玩瘋了的小孩一定要媽媽強迫,才知道該喝水了
爸媽推薦物
《Smart Start:聰明寶寶從五感律動開始》購自網路書店 約280元
這本書提醒了父母,寶寶每天運動可促進身體成長,同時也刺激大腦發展。
兒童防滑餐盤 購自國外 約美金90元(約2700元台幣)
來自挪威的知名北歐嬰幼兒用品品牌,餐盤底的圖案紙可抽出更換,增加小孩用餐的樂趣。
爸爸的疑問
Q
可從小讓孩子接受與爸媽同樣的宗教信仰嗎?
A
親子教養書作者吳娟瑜表示,夫妻倆想讓孩子從小信教,可見兩人在對小孩的教養態度上,已有共識,避免了父母教養不同調的困擾。宗教勸人向善,孩子長期耳濡目染是件好事,但爸媽需先有心理準備的是,常見到孩子成年後,因配合所交往的對象而改變信仰。
理財規劃
保險兼顧投資
黃瑽寧為孩子買投資型保單,他認為既有保障又有增值可能的保險產品,很適合送給孩子。想讓孩子們上森林小學的夫妻倆,了解他們所選擇的私立學校學費高,黃太太目前正休育嬰假,等到恩恩與妹妹上小學時,她早已重回工作崗位,便可靠雙薪家庭的收入,來支付學費。
爸爸:黃瑽寧 小兒感染科醫師 摩羯座
媽媽:黃太太 醫療保健業行銷 水瓶座
寶貝:恩恩 1歲多 獅子座
哪裡買
Mothercare(親子帶) 0800-001-256
博客來網路書店 www.books.com.tw